


行业动态
氧气检测仪在密闭空间作业前多久开启检测最稳妥?
作者:万安迪
发布时间:2025-08-05
访问量:7
最稳妥的做法不是死记“几分钟前”,而是把预热/功能检查+(如用泵)采样传输+传感器稳定这三段时间都算进去。
最简答案
上电时间:在进入前至少几分钟(常见 1–3 分钟)先于安全区开机,让仪器自检/预热完成,并做bump test(功能检查),确认传感器和报警都正常。多数氧气传感器预热只需十几秒到一分钟,以厂家说明为准。
进入前采样(泵吸+软管时):先把软管冲刷置换,并等待气体传到仪器+传感器稳定。经验值:
传输时间 ≈ 每英尺 2 秒(≈ 每米 6–7 秒)或按德尔格每米约 3 秒的冲刷建议;
传感器稳定再等 ≈ 2 分钟。
判定时点:入孔“立即之前”完成分层测试(上/中/下),顺序氧气→可燃→有毒,结果合格方可进入;进入后应持续监测。
合格阈值参考:氧气 19.5%–23.5% Vol。
怎么“算时间”
把下面三项相加,就是你现场最稳妥的最小等待时间:
仪器预热/自检/零点(见厂家手册,常见 15–60 s,个别更长);
软管置换/气体传输(如用泵):≈ 2 s/ft(≈6–7 s/m),或按3 s/m冲刷;
传感器读数稳定:再等**≈ 2 分钟**。
例子:10 m 软管
预热 1 分钟 + 置换 ~30 秒(3 s/m)+ 稳定 2 分钟 ≈ 3.5 分钟/每个深度点;若测上/中/下三层,总计约 8–10 分钟更稳妥。
必做的小动作
每天使用前做 bump test(功能检查),若不合格需校准或停用。
测试顺序与“进入前”时点来自法规要求:进入前立即测试,并在作业期间连续监测。
如果你告诉我:仪器型号、是否泵吸、软管长度、空间尺寸与深度,我可以把精确的等待时间表和分层采样步骤给你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