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613-615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气体检测仪扩散式和泵吸式怎么选?

作者:万安迪

发布时间:2025-08-18

访问量:2

  区别:

  扩散式:传感器直接暴露在空气中,靠自然扩散进样。结构简单、体积小、续航长,适合随身佩戴和通风良好环境的连续监测。

  泵吸式:内置微型泵,通过软管把气体“抽”到传感器。响应更快、可远距离/分层取样与找漏,但更贵、体积重、维护多。

  什么时候选泵吸式

  有限空间进入前检测:如罐体、井下、管廊、地窖,需要在上、中、下三层抽气判定 O₂、可燃气、毒气是否安全。

  找漏定位:沿阀门、法兰、管缝、设备腔体逐点吸样,比扩散式更灵敏、更快找到漏点。

  采样点离人远/有遮挡:高处、狭缝、密闭箱体背面,或不便靠近的疑似泄漏点。

  低/无风环境:自然扩散慢,泵吸能显著缩短到达传感器的时间。

  需要分高度判断气体分层:如 H₂S(偏“沉”)、CH₄/H₂(偏“浮”),泵吸式能在不同高度快速比对。

  VOC 快速筛查(PID):泵吸“嗅探”速度与效率明显更高。

  典型场景:有限空间进入作业、应急排查、化工装置巡检、油气/制冷/半导体工艺找漏、喷涂/溶剂车间 VOC 管控。

gkzbjwas0f0s91749034889.jpg

  什么时候选扩散式

  个人佩戴连续防护:班组日常巡检、通风良好区域、长期趋势看护。

  固定点环境监测:在风险源附近长期挂设(也可用固定式采样,但那是另一类设备)。

  粉尘潮湿、易堵滤芯的环境:扩散式不依赖进样滤芯,更抗脏、维护低。

  预算有限、以报警为主:扩散式成本和维修费用更友好。

  典型场景:污水站/泵房日常守护、仓库氧气/可燃气警戒、实验室常规报警、城市燃气入户安检(驻点报警)。

  核心优劣一览

  泵吸式

  优点:响应快;可远距离/分层取样;适合找漏;进入前检测更安全;能接各类探针(水阱、除尘、伸缩杆)。

  缺点:价格高、体积重、耗电大;泵、滤芯、管路需保养;高湿/冷凝水需水阱防进液;部分强吸附气体对采样管材有要求。

  扩散式

  优点:轻巧、续航长、可靠性高、维护少、成本低;个人佩戴舒适。

  缺点:无风/微风时响应慢;不能远距离预检;找漏效率低;对“分层”判断能力弱。

  选型时要看的硬指标(两类都适用)

  传感器类型与量程:O₂、LEL(可燃气)、CO、H₂S、NH₃、Cl₂、SO₂、HCl、PH₃、HF、VOC(PID)等是否覆盖你的介质与工况。

  T90 响应时间:泵吸常见 10–30s(含管路);扩散多为 20–60s(按气体而异)。

  交叉干扰与温湿影响:查看厂家干扰表;高湿高盐雾要有防护说明。

  防爆认证:如 Ex ia IIC T4/ATEX/IECEx,才能在爆炸危险区使用(含泵机型)。

  工作环境:-20~+50℃常见;若极端高低温/高湿冷凝,需选有加热/冷凝防护设计的机型。

  数据记录/通信:数据存储、蓝牙/NFC、标定/对接平台、远传(如 LoRa/Wi-Fi/蜂窝)需求。

  配件(泵吸尤为重要):采样管材(PTFE/FEP 适合 NH₃、Cl₂ 等易吸附气体)、水阱/粉尘过滤器、探针、伸缩杆、快接接头。

  工程落地要点

  对泵吸式

  采样流量:常见 0.3–1.0 L/min;流量过低响应慢,过高可能稀释/扰动;选有堵塞/欠流报警的更安全。

  管路长度:原则上越短越好;经验上每米管路增加约 1–2 秒传输延迟;遇到易吸附气体(如 NH₃、Cl₂、HF),选 PTFE/FEP 管并预冲洗。

  有限空间进入前检测顺序:先外部泵吸,自上而下多点取样;判定合格后进入;进到舱内仍建议佩戴扩散式作个人防护。

  防液体/粉尘:务必加水阱+过滤,避免液体进入传感器腔导致报废。

  对扩散式

  佩戴位置:呼吸带区域(胸前/肩部),朝外无遮挡。

  风速影响:无风静滞环境要延长等待时间或考虑使用泵吸式复核。

  防护罩与声光:在多尘或飞溅环境,加装防护罩但不要遮挡扩散孔。

  预算与使用成本

  设备价格:泵吸式一般比扩散式高一档;PID(VOC)还会再高。

  耗材/维护:泵吸式需要定期更换滤芯、水阱、泵皮膜/泵头;扩散式主要是校准与传感器寿命更替。

  续航:扩散式常见 12–24 小时;泵吸式 6–12 小时,备电池很关键。

  常见误区

  “扩散式便宜就够用”:一旦涉及有限空间/找漏,扩散式会力不从心,安全性不足。

  “泵吸式能替代一切”:长时间个人佩戴不舒适、续航短、维护多,反而不经济。

  “有防爆就万无一失”:管路中的静电、回火防护、采样配件材质也要满足规范。

  “T90 越小越安全”:响应快≠读数准确;要考虑预冲/稳定时间与交叉干扰。

  快速决策清单

  需要进入/靠近有限空间前做外部检测?——选泵吸式

  经常要找漏定位或远距离取样?——选泵吸式

  以个人佩戴、全天巡检为主?——选扩散式

  环境粉尘/溅液多、维护不便?——偏扩散式

  主要检测VOC并需要“嗅探”?——选泵吸式(PID)

  预算有限、以区域报警为主?——先扩散式,关键点位再配一台泵吸式机动支援

  推荐配置思路(实用组合)

  组合 A(安全优先):班组人手一台扩散式四合一(O₂/LEL/CO/H₂S)+ 工具箱配一台泵吸式多气体(必要时加 PID)。进入有限空间或排查时调派泵吸式,其余时间扩散式负责个人防护。

  组合 B(应急排查型):一台泵吸式多气体+ 配套伸缩探针/水阱/PTFE 管,用于日常抽检与应急找漏;关键岗位再加若干扩散式单/多气体做常驻报警。

  最后

  “能不能靠近取样、要不要分层判断、有没有进入前检测需求”,这三个问题回答“是”的越多,越应该选泵吸式;反之,扩散式就足够且更省心。若条件允许,二者组合使用往往是性价比最高、也是最安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