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613-615
新闻资讯

科普内容

氧气检测仪:看不见的“空气警报器”

作者:万安迪

发布时间:2025-11-21

访问量:1

  在密闭空间里,我们呼吸的氧气到底够不够?光凭感觉能判断吗?在地下管廊、罐体、隧道、船舱、矿井等环境中,一旦氧气含量异常,人往往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昏迷的危险。为了提前发现这些风险,就离不开——氧气检测仪。

  一、什么是氧气检测仪?

  简单来说,氧气检测仪就是用来测量环境中氧气体积分数的仪表,并在浓度过低或过高时发出声光震动等报警信号,提醒人员撤离或采取措施。

  它通常具备几项核心能力:

  实时显示当前氧气浓度;

  当浓度低于/高于设定值时报警;

  有些型号可以记录历史数据、连接上位机或手机;

  工业场合常见防爆、防尘、防水设计,适合长期在恶劣环境中使用。

  看起来只是一个小盒子或一个探头,却是很多高危行业里的“生命守门员”。
qu4fqtjic15lu1749018194.jpg

  二、为什么要用氧气检测仪?——低氧和高氧都危险

  说到缺氧,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呼吸不畅、头晕”,但危险往往比想象严重得多,而且靠感觉远远不够。

  1. 氧气过低的危害

  19.5% 以下:就被认为进入缺氧状态,可能出现头痛、注意力下降、反应变慢;

  16% 左右:明显气喘、心跳加快、动作不协调;

  10% 以下:很快出现意识模糊、晕倒甚至窒息死亡;

  极端情况下,人员可能在几分钟内失去自救能力。

  很多有限空间事故,并不是中毒,而是单纯缺氧导致的窒息。

  2. 氧气过高也不是好事

  有些场合(例如氧气瓶泄漏)会使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升高;

  高氧环境使可燃物更易燃烧,一点火星就可能引发猛烈燃烧或爆炸;

  在医疗氧舱、某些特殊工艺环境中,也需要防止高氧带来的材料老化和安全隐患。

  结论很简单:既要防缺氧,也要防“过氧”,氧气检测仪就是用来把这条安全线守住。

  三、氧气检测仪是怎么测出含量的?

  虽然市面上的外观千差万别,但主流的氧气检测仪内部大多采用几种典型原理。

  1. 电化学传感器

  这是目前工业便携式氧气检测仪里最常见的技术路线。

  内部有电解液和电极,氧气通过扩散膜进入传感器后,在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过程中产生电流或电压信号,这一信号强度与氧气浓度成一定比例;

  仪表通过电路和程序,把这个信号转化为数字,显示在屏幕上。

  优点:精度高、响应快、体积小、功耗低。

  缺点:传感器有使用寿命,一般在1~3年不等,需要按周期更换。

  2. 顺磁氧传感器

  氧气具有顺磁性,在磁场中会被吸引。顺磁型氧分析仪就是利用了氧气与氮气等其他气体磁化率不同的特点来检测浓度,多见于一些在线分析系统。

  优点:稳定性好、可长时间在线监测。

  缺点:结构较复杂,体积大,多用于固定式分析设备。

  3. 其他原理

  在特定领域,还可能用到氧化锆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方式,应用于高温烟气分析、实验室研究等。这类通常是专业分析仪,不是普通人接触到的便携式检测仪。

  四、氧气检测仪都有哪些类型?

  1. 按使用方式:便携式 vs 固定式

  便携式氧气检测仪

  体积小,带夹子或腰扣,巡检人员佩戴在身上或手持使用。

  适合:有限空间作业、巡检、临时检测等。

  固定式氧气检测仪(探头/在线监测)

  探头安装在设备间、罐区、地下空间等固定位置,全天候实时监测,信号接入控制系统或报警系统。

  适合:需要长期监控的重要区域,如制氧车间、储罐区、地下工程等。

  2. 按气体种类:单一气体 vs 复合多合一

  单一气体氧气检测仪:只测氧气浓度;

  多合一检测仪:同时检测氧气、可燃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多种气体,经常用于综合性危险环境。

  在有毒有害气体和缺氧风险并存的场景,多合一检测仪明显更实用。

  五、氧气检测仪会在哪里用到?

  1. 有限空间作业

  如:下水井、污水池、地下管廊、罐体、窨井、船舱、地下室等。

  进入前要**“先检测、后下井”**,并在作业过程中持续监测,防止中途氧气变化。

  2. 石油化工与危化品行业

  储罐、反应釜、装卸区、管沟等区域,既有可燃气体风险,也有可能发生缺氧或高氧,往往采用固定+便携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3. 冶金、矿山、隧道工程

  在井下、隧道掘进、封闭工房等场所,一旦通风不良或者惰性气体泄漏,氧气可能被“挤走”,导致缺氧事故。因此必须配备可靠的检测与报警装置。

  4. 医疗和实验室

  在制氧间、供氧管路、氧舱、实验室惰性气体保护设备周边,需要防止氧气浓度异常,以免影响人员健康和实验安全。

  5. 消防救援与应急响应

  救援人员在进入未知环境前,会使用便携式多合一检测仪,优先检测氧气和常见有毒气体,评估环境是否适宜进入。

  6. 家用、个人防护领域

  例如一些家庭酒窖、地下储藏室,以及对空气环境要求较高的群体,也有简单款氧气检测或多合一环境检测设备,用来检测室内空气质量。

  六、关键技术指标要看哪些?

  测量范围

  一般为 0~25%VOL 或 0~30%VOL,能覆盖正常空气和部分异常情况。

  分辨率与精度

  分辨率常见为 0.1%VOL,精度越高,越能准确判断接近报警线的变化。

  响应时间(T90)

  指从接触气体到达到90%真实值所需时间,越短越能迅速发现风险。

  报警方式

  声、光、震动多种报警形式,方便在嘈杂或视线不佳环境中提醒使用者。

  防爆、防护等级

  在有可燃气体的场合必须选择防爆型设备,外壳防护等级如 IP65、IP67 等,可保证防尘防水。

  电池续航与充电方式

  对于巡检人员来说,长续航和充电方便程度直接影响使用体验。

  认证与标准符合性

  是否通过相关安全认证、计量检定或行业准入,是判断质量的重要参考。

  七、氧气检测仪怎么用才可靠?

  1. 使用前的检查和校准

  检查外观是否完好、气体入口是否被堵住;

  确认电量充足;

  按说明定期做零点和标定校准,尤其是电化学传感器类仪表;

  对长期不用或刚更换传感器的设备,建议先在新鲜空气中稳定一段时间。

  2. 进入有限空间前,先在外部检测

  先把探头或仪表放在井口、罐口附近检测;

  再缓慢放入不同高度位置检测,避免直接“人先下去、仪表后跟”。

  3. 作业过程中要持续监测

  工作中环境可能随时变化,不能只在入场前看一眼数据;

  佩戴式仪表应尽量靠近呼吸区域(胸前、肩部等),不要被衣物严严实实遮住。

  4. 一旦报警严肃对待

  立刻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检查仪表是否故障前,先假定环境有危险,避免“当成误报不当回事”。

  八、日常维护与常见误区

  1. 传感器有寿命,不是“永久管用”

  电化学传感器会随时间老化,敏感度下降;

  尤其是在高湿、高温、腐蚀性气体环境中,寿命会明显缩短;

  应根据说明书或使用经验,定期检测、标定甚至更换传感器。

  2. 忽视交叉干扰

  有些气体可能对氧气传感器产生影响,导致读数偏差;

  在化工厂等复杂气体环境中,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员或厂家。

  3. 不规范存放与暴力使用

  长期遗忘在高温、强光或强磁环境中,会影响性能;

  气体入口被灰尘、油污堵住,检测就不再准确;

  使用时尽量避免强烈撞击和浸泡。

  4. 完全依赖“鼻子”和经验

  有的人习惯凭气味判断危险,其实缺氧是无色无味的,靠嗅觉根本发现不了;

  部分气体还会麻痹人的嗅觉,闻不到并不代表没有危险。

  九、如何选购适合的氧气检测仪?

  可以从几个简单问题开始:

  在哪儿用?

  有无爆炸危险?室内还是室外?移动多不多?

  → 决定选防爆不防爆、便携还是固定式。

  测什么气?

  只有缺氧风险,还是还有可燃、有毒气体?

  → 只测氧气还是选多合一检测仪。

  谁来用?

  专业作业人员还是普通家用?

  → 决定操作界面是否需要更简洁、是否需要复杂功能。

  预算与维护能力如何?

  高端设备功能多、精度高,但维护需要更规范;

  小厂设备价格低,但要考虑可靠性和售后保障。

  结语:看不见的空气风险,要用看得见的“数字”来守护

  氧气检测仪本身并不复杂,却在很多关键时刻决定着一个作业能否安全完成。

  无论是企业安全管理者,还是一线作业人员,只要接触有限空间、高风险环境,就值得对“氧气检测仪”多一点了解、多一点重视——让这枚小小的仪表,真正发挥出“空气警报器”的作用,守住每一口安心的呼吸。

推荐产品